close
國中開始,就不喜歡分組活動
高中、大學的畢業旅行也沒有參加
職場上非必要的人際關係,也不願多花心力在上面
原因,現在的我或許曉得了,打從一開始對人就沒什麼興趣
因為平常對人沒有興趣,不會主動社交
導致在結算人緣分組的時,成績就會很差。
跟人交談的次數越少,笑容就會越缺乏。
我也不是有很多笑容能主動釋放的人...
話說,這個看似充滿笑容的世界,因為開心而綻放的有幾個?
廣告、戲劇、雜誌、FB、商業行為等,出現的笑容說穿了都是為了討好觀眾
因為愛笑、愛看別人笑。但平常走在路上,對著電腦發笑反而覺得奇怪呢
這種情況,若再有尷尬的異性關係,就會出現環境適應的問題
對人沒興趣,對異性甚至還有點厭惡...雖然知道這不是他們的錯
我不是討厭與人相處or不需要朋友
而是對自我意識比較重
團體的一些行為跟現象,會反感
例如,責任是分散的,行為是集體的,後果自行承擔,對人不對事...
讓我覺得事情就不只是事情本身那樣
發表者必須要能對觀察者所型塑出主導者產生影響,才得以有所存在
而這個主導者並不一定完全適任,卻是觀察者們希望擔任的人。
總之,我希望能做的是自己。
同理可證,不喜歡為了異性心情起起伏伏的
我在乎對方、也希望對方在乎我(我在乎自己、也希望對方在乎他自己)
在這個不平等的世界,這樣的想法是很不切實際
... ...
其實還是有路可以走的,不過那就是我現在在走的這條路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