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語法老師曾說,語法最強的時期在二下三上
今天的敬語解說,一級同學答不出來的題目
只有我能回答老師...
卻現在才發現,是因為我的念法跟大家不一樣。
大家念的語法多是被動的。
學校有教就看,不知道的就像是不存在。
還記得
當初二年級每遇到看不懂的文型,那個恐慌仍在腦海中。
沒學過的文型,真的是怎麼看也看不懂。
「沒有生字,主詞、述語也抓得到,為什麼看不出這個句子想表達的意思。」
「就算背再多單字,猜得到漢字的意思,只要文型不懂就整句看不懂?」
「れる、られる」竟有四種表意、格助詞的「に」竟能表達18種主述關係?!
就這樣,想透徹日語10品詞。
說真的,花在語法的時間,確實不在少數。
文法書一本一本的買,不只所有品詞最基本的『入門篇、初級篇』都買了
發現光是品詞已無法解釋所有語法的時候,買了一二級文法書500文型
看完文型,想了解超越名詞意義的形式名詞
再往接尾語、副詞等進階下手
實用的複合動詞,更是抓住述語的重心,怎有不入手的理由... ...
最後發現原來語法是不限學派的...
使用是一個"現象",解釋卻可以有很多種
或許是抓到規則了。去年500文型才看一半,就拿60%以上。
我以為「聽說讀寫」應同時並行,所以讀書計畫裡,每週都有安排念語法
剛開始光助詞那一本就要看到7個小時...
其實現在的我語法已夠,正打算放下它,直攻的面對日文。
即便如此,打下的基礎,也超越多數同學。
已經快到我語法的巔峰了,7月一級。
終於體會到,語法的學習是有限度的,單字與文句的拼湊
才是語言的真正內涵。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