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是要講我利用網路的習慣...

無論是電腦、網路還是手機都在我這個年代開始發展的

3D、寬頻、無線等資訊技術也隨之發展

1996~2011

-------------------------------------------------------------------------------------

小學五年級,約15年前(1996年)爸爸請外面來裝一台586的電腦

老實說,電腦是用來幹嘛的我不知道,跟電動玩具的差別大概就是所謂的鍵盤按鈕超多

WINDOWS3.1的當時,磁碟片超大,下的指令也多是DOS,用不太到滑鼠。

 

國中一年級,電腦可以用56K撥接上網,像打電話一樣以秒計費

那時最大的搜尋引擎是蕃薯藤,然後才是奇摩。至今我才了解為什麼首頁要設搜尋引擎

那時要找什麼資料不是用搜尋的,是從分類頁一個一個找下去。

天空部落首頁 > 網誌 > 影視/音樂 > 亞洲明星 > 男歌星

大概像這樣子吧。只不過那時沒有所謂的部落格,小朋友自己架的網站也不少。

 

國中二年級,一開始是跟班上一堆同學到網咖連區域網路

玩AOC世紀2、CS戰慄時空。除非找不到人才會進伺服器跟不認識的連線

為了增進遊戲的知識與技術,逛類似遊戲團隊的網站,進討論區跟著互動。

這時因為AOC世紀2可以下載記錄檔到來觀摩

還發現有所謂的模擬器,能夠下載來玩一些遊樂器的遊戲。

 

高中一年級,那時風靡所謂的網路聊天室,在奇摩能夠自己建主題請認識的朋友進來

最初的即時通訊軟體,也隨著網路交友圈的建立,讓素不相識的人們能暢所欲言

開始是自己學校的同學、後來到台北市的網友們,也見過20位以上的女網友

這時網路上有所謂的音樂魔鏡(?!)、天馬音樂網,可以下載唱片

雖然後來網路與智慧財產權的律法慢慢健全,還是對唱片業帶來史無前例的衝擊。

 

高中二年級,也是從奇摩開始發起的社群雛型吧,奇摩家族

有相同嗜好的網友,有了資訊檔案分享的平台。我覺得功能非常齊全喔

有公佈欄、投票所、討論區、聊天室、檔案區、酷連結、資訊區、留言板、管理區...

大概是從這個時候,遊戲基地、巴哈姆特崛起,不過當初的單機跟線上遊戲各有一片市場

 

上了大學,是第一次大遷徙嗎,所有的大學生都是用MSN

慢慢的網路相簿、無名網誌颳起了一陣旋風。配合數位相機的出現吧

現實生活跟網路緊密的結合成人際網路。

就算不用也會想上去看看有沒有自己的照片、別人的網誌有沒有寫到我。

社群網站的出現分別天上人間,熱衷於學校社團或著線上遊戲‧潮男與宅男。

在生活上有任何問題,還有知識+。

 

近幾年的網路媒體。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網路世界的主角

只要有帳號,你有想說的想表現的,有網誌有youtube

隨時可回應,看大家的反應。電視位居媒體第二

搭配iphone與相機,隨時上傳更新Fallow,還有行車紀錄器、錄影功能的手機

全民狗仔。網路族群聲勢蔚為浩大。用skype打電話都不用錢了。

 

電子商務、網路銷售、個人拍賣、團購、訂票、信用卡結帳...

還有許多p2p像kuro、foxy、BT等音樂影片下載等...都大大的影響網路世代的消費習慣

網路成為行銷中不可欠缺的媒體。過渡期結束了嗎?

智慧財產權的觀念、網路分級限制、網路犯罪...

行動通訊與3D多媒體是真的有需要嗎?

這是我們正在經歷的世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y0dd 的頭像
    ky0dd

    阿京小站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