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心理學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引用自蘋果日報2013年06月06日   


陳俊南二○○六年間殺害妻子許婉玲,案發後陳母在派出所外向親家母下跪泣求原諒。


曾經殺妻的陳俊南再度因感情問題傷及無辜,顯然是個「恐怖情人」。台中榮總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志堅分析,恐怖情人常是「因自卑導致自傲」,不喜歡輸的感覺,以致被拒絕就想要報復。弔詭的是,這類人個性極端,例如會淋雨一兩個小時、捧萬朵玫瑰示愛,或在身上刺青、努力獻殷勤,這種殷勤、浪漫攻勢常打動女生芳心,而本案中侯女可能具有願為愛犧牲的「聖母瑪利亞情結」,因而無視陳男殺妻前科,與其交往。


「信愛可拯救對方」
彰師大婚姻與家族治療研究所教授郭麗安說,恐怖情人通常偏執又控制欲強,比如交往期間每天接送上下班、奪命連環叩等。她指出,易愛上恐怖情人的女生,一種是母性很強,相信自己的愛可以拯救對方,另一種是極度沒自信,只要男生極力追求,就會不顧一切、深陷情網。
郭麗安提醒,與這類恐怖情人分手談判時,不要指摘對方,且勿選擇隱蔽空間,並應告訴警察談判地點以便前往巡邏、保障安全。


控制欲強且善偽裝
兩性作家林萃芬說,恐怖情人很會偽裝,但逐步會顯露出「以愛為名」、凡事要控制對方配合自我的本性。她認為陳男因服刑期間未強制接受心理治療,出獄才會再犯。記者黃任膺


危險情人分手注意事項
.更換處所大門鑰匙、感應卡,以防對方侵入
.告知親友自己感情狀態,請親友協助防範
.改變生活作息、更換電話號碼、搬離住所,以防行蹤遭掌控
.與對方不要有金錢往來,適當保留隱私
.若對方不願分手,應委婉說明,勿以言語挑釁激怒對方
.若遭騷擾、恐嚇,立刻報警
資料來源:台灣陽光婦女協會秘書長陳淑圓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8月31日 下午3:45



您害怕精神病患者嗎?或者是對他們避之唯恐不及?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今年舉辦「生命中的精彩-精神疾病反污名化海報設計比賽」中第3名得獎者Oneiro,在他的比賽海報上寫到:「普羅大眾對於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時常會持有害怕的心理,對其保持一定的距離,為他們貼上異樣的標籤。就像將他們隔離在喧鬧城市外海上的一座孤塔。」希望有人來關懷,傾聽他們的心聲。


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精神疾病有先天的成因也有後天的成因;其泛指腦部的認知、判斷、思考的障礙致使個人知覺、情緒、行為、驅動力(如飲食、睡眠)等功能產生不正常現象;這樣的不正常的現象有可能因為外在環境的影響而產生一種暫時過渡的情緒、生心理反應,如失業或生離死別等創痛所導致個人失眠、焦慮、憂鬱等。


但也有可能造成較長期的影響,致使一個人生活功能障礙的發生,這時就進到「病症」的診斷需要透過精神科專科醫師的協助了!而事實證明現代醫療、藥物的發達,透過穩定醫療、按規服藥,任何疾病─不論精神或身體,都是可被治療痊癒的」。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是一樣的,都需要被了解,沒有人希望被眾人所驅離。


其實從出生有早療、情緒障礙問題者到青少年人際、課業壓力者、男女情感、婚姻障礙者再到年長有失落、失智等現象者,無一不是精神醫療服務的範圍,許明倫局長表示:其實愈認識精神疾病,愈是沒有可恐懼的,尤其是已進到精神醫療機構被專業人員服務的確診個案,大部分都是按規服藥物情緒穩定的民眾,透過相關精神醫療專業人員的幫忙,希望能協助有需求的人們渡過人生的低潮與障礙。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富比世》專欄作家蘇珊‧塔達妮可(Susan Tardanico)
列出了20種讓人由紅翻黑的「爛」個性。


1. 太在乎別人的想法,容易患得患失。
2. 不相信自己的直覺,太過依賴理性分析。
3. 以為達到目標的方法只有一種,不知變通。
4. 不認為工作熱情是件重要的事情。
5. 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猶豫再三。
6. 不相信自己的價值,缺乏自信。
7. 讓恐懼影響自己的決定。
8. 想清楚所有的細節之後才開始採取行動。
9. 沒有自己的核心價值,容易人云亦云。
10. 凡事為自己找藉口。
11. 因為害怕做錯而遲遲不敢做決定。
12. 讓傳統智慧影響自己的決策判斷。
13. 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
14. 將失敗歸咎於自己,沒考慮其他外在因素。
15. 自己選擇要變得不快樂。
16. 因為其他人或因為發生了某些事件,而覺得自己沒價值。
17. 凡事差不多就好。
18. 不敢去爭取自己真正想要的。
19. 認為擁有真正的快樂,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20. 無法忍受自己的缺點。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


覺得人生一片灰暗?最快捷的解決辦法,可能是刪掉facebook帳號!美國一項研究發現,使用fb愈多,愈容易相信他人活得較快樂,令自己妒忌不快。


美國猶他谷大學(Utah Valley University)社會學家訪問425名大學生,了解他們及其友人的快樂程度,例如是否同意「生命是公平的」、「許多朋友活得比我好」等描述,然後研究員會請受訪者描述他們使用fb的情況,包括有多少個「朋友」、當中有多少人是在現實生活中相識的等等。受訪者中95%有用fb,平均使用了2.5年,每周使用近5小時。


 


多與朋友親身交流 較少悲觀


研究員發現,撇除性別、宗教及感情狀況,受訪者使用fb時間愈長,愈會同意他人過得較快樂,亦明顯傾向認同人生並不公平,若受訪者的「朋友」大多是實際上不太認識的人,情形更嚴重。相反,較多和朋友親身交流接觸的受訪者,較少認為自己人生不幸。


負責研究的社會學家周慧慈(Hui-Tzu Grace Chou,譯音)認為,此現象屬常見的「對應偏差」(correspondence bias),指基於有限資料,對他人作錯誤判斷,例如看見他人在fb張貼的愉快照片,就會認為「他人『永遠』都是快樂的,有美好的生活」。人們知道現實認識的朋友生命有起跌,但對於不認識的網友,所知的僅是帶笑的照片,容易令人自感不幸。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陳鈞凱    2012年1月10日 13:51

 

會讀書、內向又害羞,外人眼中的資優生突然犯下驚人罪行,究竟為哪樁?國內精神科醫師分析認為,少子化養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宅男、宅女,不懂得察言觀色,過去不少的宅男犯罪,就全因一個眼神「會錯意」誤以為對方有意思,無法接受被拒絕,一時衝動釀禍。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會讀書、內向又害羞,外人眼中的資優生突然犯下驚人罪行,究竟為哪樁?從清大王水溶屍案到近日台灣兩名留日女學生遇害,國內精神科醫師分析認為,少子化養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宅男、宅女,加上缺乏與人互動的機會,一心低頭沈浸在課業的結果,成績表現或許出色,卻不懂得察言觀色,過去不少的宅男犯罪,就全因一個眼神「會錯意」誤以為對方有意思,無法接受被拒絕,一時衝動釀禍。

 

台灣兩名留日女學生朱立婕、林芷瀅在東京遇害,涉案重大的張志揚昨(9)日則在日本自刎身亡,雖然死前坦承犯案,但究竟為情殺?偷竊?犯案動機眾說紛紜,更讓許多人想問資優生宅男的精神世界出了什麼問題。

 

社交障礙、抗壓力不夠、情緒管控不足和以自我為中心,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楊聰財以多年輔導監獄受刑人經驗,歸納出宅男、宅女「低頭族」犯罪的四大心理地雷。

 

楊聰財表示,國內類似的宅男資優生犯罪案例其實不少,會讀書、內向、害羞、沒交過女朋友,幾乎是共同的特點,缺少與人互動的機會和社交技巧,許多宅男完全不懂得察言觀色,常常在聯誼或社交場合上碰到心儀對象「禮貌性的一顰一笑」就會錯意,認定「她一定喜歡我」、「我這麼優秀,沒錯的」。

 

踏出錯誤的第一步後,如果一旦被拒絕,抗壓力不夠、情緒管控不足的第二、第三個地雷緊接著引爆,不同於一般人,面對別人說NO後,仍可以一笑置之、愛不到妳祝妳幸福,念書一路順遂,處處受人稱讚的他們,往往會有世界未日的感覺,無法接受被拒絕。

 

面對挫折,好的排解方法,楊聰財列舉,可能是運動、找朋友哭訴或聽音樂發洩,但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宅男,則可能出現「順我生、逆我亡」的火山爆發式偏激做法,潑硫酸、傷人自傷或性犯罪,臨床上都十分常見。

 

楊聰財強調,過去常見有宅男、竹科工程師只敢上聊天室援交,無法正常與人交往,這全是傳統只看重智商IQ、不重情緒管理EQ和社交能力SQ的後遺症,他建議,不管是父母或師長都該調整心態,多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和社交能力,才能避免類似事件不斷重演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背景】復興高中

【出場】

  • 我:歷練25年後,回到在16歲的軀體
  • 男同學:原本不起眼,後來有些自以為的帥哥
  • 女班代:暗似支持我的正妹班長(熟女16歲時?)
  • 汪胖胖:高中時很信任的教官

--------------------------------------------------------------------------------------------------夢境

上課時,男同學不斷撕著棉紙,往想聽課的我身上丟。

實在是煩到受不了,成熟(?)的我勇敢舉起手,向老師說

「老師!楊XX一直拿東西往我身上丟,打擾我上課!我可不可以到教官室,請教官處分他!」

同學們全部撇頭往我這邊看,應該早已看到我被同學不斷騷擾仍想盡責上課老師,

忖思小事而已,不過當事人已表示困擾,加上事件處理者為教官,非授課的自己

老師表示允許。

感受正義得以伸張的我,意滿的與那位男同學從教室走向教官室...隨後跟上的女班代說

「身為班代的我,應該與你們一同前往。」

前往的女班代雖未表達立場,但我總覺得她是為了幫我講話而陪同

很重要的因素是,行同的路上她與我肩並著說著話,非那位男同學。

得到師長允許報案的我,雖然伸張個人受教權非大眾權益,某種程度上也是老師的親信。

雖然男同學是被告的事主,再怎麼說也是坐在一起的同學,也與他說說話。

我們交情不差,可是當時我真的想上課,是因為他講不聽才只好出此策。覺得其實他人也不壞...

我有挑選審判長(法官)的優勢,便訴願於 對我善意有個性的汪胖胖教官。

在教官室的他,好像在用電腦登錄著校園資料,三人在一旁等候...

「說吧,發生了什麼事,讓你們要到教官室來?」汪胖胖言。

「教官,剛上課的時候,他一直丟東西砸我,讓我沒辦法上課。」我。

看著長得其實不錯的女班代,她說

「教官,我是班代。老師允許我們跟教官講才來的。」

班代說的是事實,但他願意表達對我有利的事實,感受到她對我的支持,心中萌生好感。

知曉盼代為處理的是老師時,即便是雞毛小事,汪胖胖決定備案,即為校方正視之意。

「嗯,你們在這本簿子上,寫下你們的名子與事情發生的經過。」汪胖胖。

寫完,便代表在我身上的是好學生的標籤,而男同學為壞孩子的標籤。

小孩子心中所謂的正義,大概就只是如此吧。

--------------------------------------------------------------------------------------------------夢的提示

雖然汪胖胖並沒有特別訓話或處置,寫下的就只是紀錄...

 

其實我不討厭那位男同學,只是因為他不讓我上課,氣憤時的理性(?)作法

我的精神年齡為25歲,但因為在16歲的高中環境裡

所以知道處置方法。結果上紀錄而已不痛不癢...

舉手→取得老師認同→利用教官的權威→伸張正義→嚇阻效果

我也不是真的討厭那位男同學,但他因為我被立案,就要扮演敵對的腳色。

 

故事中帶有點甜甜的,是因為漂亮盡責的女班代挺我。生活中有女生會對我溫柔。

但,當我知道15年後的他是熟女,雖對15歲的她有好感,可是擁有與32歲的她相識的過程。

就是人們說的感覺。她是同一個人,15歲的你我有好感但32歲的你在我記憶裡,所以抹平。

感覺有所謂的先入感...

--------------------------------------------------------------------------------------------------夢的解析

  1. 昨天上新聞日文好吵,剎時的我很想請同學們安靜,尊重其他人的受教權。
  2. 又想著說這不是我長久要待的地方,因為快畢業了,所以有時空的不真實感。
  3. 下課在走廊,我看到兩次像熟女的身影,第二次她也注視著我。
  4. 雖然我無法判定是否為本人,不過朋友說看到我的身高,她一定知道是我。
  5. 昨天和對我善意的女生去唱歌,老天對我不錯,讓我想起戀愛的滋味。
  6. 但一切都是浮雲,因為我即將去當兵,軍公教的集散處。
  7. 雖然過很久沒聯絡,還是會一直惦記著某些曾經對你好的人。
  8. 昨天老師問信不信鬼神,我表示不信。但所謂的正義仍存在人們心中。

夢這回事,真的很像是潛意識的表現...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人害怕不夠男人;女人害怕被認為只是女人。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症是心理病還是身體病?


自由時報 記者潘杏惠/新北報導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腦影像研究室,近日針對世界各國發表的20篇憂鬱症文獻,有關病患腦部核磁共振的腦結構研究做綜合分析,發現憂鬱症病患左右兩邊的前扣帶回大腦灰質缺損,導致患者較容易有負面思考,易發生自殺、自殘等行為,此研究有8百多個案例。


身心醫學科醫師賴建翰進一步研究發現,找了15個從未吃過抗憂鬱症藥物的憂鬱症患者,讓他們適當服用抗憂鬱劑治療,在6星期內就可看到些許腦部灰質的增生現象,而這些增生就發生於前額葉等位置,這些區域對於理性思考具有相當的重要性,也代表抗憂鬱劑可以增強理性思考,所以能夠改善憂鬱情緒。


賴建翰指出,臨床上,許多憂鬱症患者擔心吃憂鬱症藥會上癮,或認為自己病情沒那麼嚴重,不願意吃藥物治療,另外,台灣社會文化也常認為,憂鬱症只要透過紓壓、放鬆即可獲得治療,但研究顯示,憂鬱症並非只是心情不好,而是身體真的生病了。


賴建翰表示,他發表研究的目的是希望提高患者服用抗憂鬱劑來治療憂鬱症的意願,因為抗憂鬱劑的確可以治療和減輕大腦皮質缺損的程度,也可以提升血清素來治療憂鬱症,以目前的臨床經驗看來,很多患者確實也在服用抗憂鬱劑之後,有症狀改善或是完全痊癒的狀況,呼籲有憂鬱症的病人不要害怕儘早治療,以防止腦部結構退化。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憂鬱症除了因腦部缺損外,其他成因還包括遺傳、性格因素,例如因追求完美導致壓力過大,又或是發生重大事件,例如災難發生引發的失落、沮喪情緒。他提醒,藥物是治療憂鬱症的一環,但心理治療也很重要,不可偏廢。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久沒寫心理學的東西...

當你感受到敵意的時候,對方不一定是對你有敵意

怎麼說...就像標題所述一般「為了不愛你,只好恨你」

人就是這麼難搞。可參考喜怒哀樂

--------------------------------------------------------------------------------

這種壓力因應的方式,在心理學上的專有名詞稱為「防衛機轉

再舉幾個例子

 

一個抽菸的人堅信,任何抽菸有害健康的證據在科學上都不足以採信。

  • 否認現實:拒絕覺知或面對痛苦的現實,以保護自己

一個不擅長社交又很壓抑的年輕人,想像自己身邊美女如雲,盡享齊人之福。

  • 幻想:用想像來滿足受挫的欲望

死刑犯拒絕任何上訴的機會,冷漠地宣稱要尊重法律的判決。

  • 理智化(隔離) : 情境與情緒切割,或將彼此矛盾的態度分隔在不同區域中

 一個對自慰有罪惡感的少男,每次辦完事後總要用手摸們把若干次。

  • 抵銷:用儀式來消除或抵銷自己無法接受的慾望或行為

 一個體重過胖的女性,每次覺得被先生忽略,就會危險地暴飲暴食一番。

  • 過度補償:強調優點來掩飾弱點,或用某個領域中的超人成就來補償另一領域中的失敗

--------------------------------------------------------------------------------

網路上找到的自我防衛機轉總計有24種

潛抑、壓抑、行動化、控制、解離、認同(仿同)、取代、內射、扭曲、理想化/貶抑、抑制、理智化、情緒疏離、被動攻擊、外射、分裂、投射認同、合理化、反向作用、退化、類分裂幻想、性化、身體化、抵銷。

 

1.    潛抑作用 (repression)   將不願面對的念頭、情感或衝動從意識層面排除掉,趕到潛意識中。這是最基本的防衛機制。這種作用在一些卡通及漫畫中最常看到,主角於小時候受過創傷,因此便把這段不願面對的過去給封閉起來。(有些故事甚至會說主角如果受到刺激就會暈倒等等的劇情,但是到最後主角總能順利克服。)

 2.    否認作用 (denial) 經由拒絕承認不愉快的現實來保護自己。否認後雖明知有此事而覺得若無其事。許多遭到裁員的員工在裁員之後仍會提著公事包準時出發去「上班」,即使已經沒有工作了,他們仍然拒絕承認他們已經失去工作了。

 3.    隔離作用 (isolation) 把怕會刺傷自己的部分事實從意識層面加以隔離,不讓自己知道,以免引起精神的不快。有些人會藉由不斷的工作念書來忘記自己的情傷。雖然他們知道他們已經分手了,但是會逼自己不去想這些難過的事情,專心投入在自己的工作上。

 4.    絕緣作用 (emotional insulation) 將情感成分從事物中分離出來,以免妨礙事務處理。我跟系上的同學處得沒有那麼熟,所以我也不想維持這尷尬的人際關係,將自己投入在念書與跟外系同學的交流上。對於系上的同學,退回到冷漠、被動的狀態,不再冀望我還能跟他們會擦出什麼火花。

 5.    替代作用 (displacement) 不敢或無法對受挫來源不滿時,將鬱積的敵意情緒 (或其他不當情緒) 發洩到較不具威脅性的對象身上。有些家長在公司被老闆責備了以後,回到家心情鬱悶,就會藉由一些平時無關緊要的小事還責罵自己的小孩,造成家庭的不愉快。

 6.    反向作用 (reaction formation) 為防止自知不受歡迎的慾望被表達出來,極力表現傾向相反或對立的立場。我媽媽不想承認我已經長大了,能有自己的交友空間,但是他又不想承認他這種個性,所以每次如果有同學要一起約出去玩的時候,媽媽總是第一個抱持反對的人。

 7.  合理化作用 (rationalization) 對於自己不合理的態度、行為提出可被接受的解釋,試圖說服自己這其實是正當的。有些人被老師當掉之後會覺得其實不是自己不用功,而會認為是老師不懂自己寫的報告內容,即使這些人並沒有好好的寫過他的報告過。

 8.  投射作用 (projection) 把自己不好的特質、過錯或本能衝動看成是別人的,不認為是自己的。有些有外遇的丈夫會限制自己太太外出,目的就是怕他太太也紅杏出牆,即使他太太只是想偷偷跑去逛街而已。

 9.  仿同作用 (identification) 經由攀附另一人,以那個人自居或全面、持久的模仿那個人,來增長自己的價值感,或得到替代性的滿足。許多人會崇拜偶像,常以偶像的自居甚至於模仿那個人。例如被瘋狂歌迷所射殺的約翰藍濃,這名歌迷也是有如此傾向。

 10.  退化作用 (regression) 內心衝突無法解決時,自我退回到較早期、幼稚的發展階段,使用較幼稚的言行、方式來應付事情或滿足慾望。有些人在遇到搶劫之後,身心會退回到小孩的時代,會做出些小孩子的行為,例如吸吮手指等。

 11.  昇華作用 (sublimation)  把社會不允許的慾望或衝動改頭換面,以社會允許的途徑呈現出來。例如有些人遭遇到情傷之後,轉向去繪畫,藉由繪畫的方式,將他悲傷的情緒繪畫出來。

 12.  幽默  不使自己不舒服,也不使他人不快樂的表達情緒的方式。幽默是種智慧,藉由幽默,許多非常尷尬的行為都能一笑置之,且大家都會稱讚你是位有智慧的人。 

--------------------------------------------------------------------------------

在王大維所著的<十種自我防衛的機制>中寫到:

大部分的防衛機制有下列的缺點

  1. 治標不治本,問題仍然存在。
  2. 只是逃避與否認,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3. 較不切實際,無法發揮真正的自我功能。
  4. 不能學習更成熟的行為。

 

防衛機制不全然是不好的,其它功能如:

  1. 提供時間,讓我們能夠解決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問題。
  2. 防衛機制使我們有實驗新角色的機會,因此可教導我們新的適應方式。
  3. 有時能使我們的行為更符合效益。

 

防衛機轉的好壞難以定論

關鍵點在於程度。極端的自欺欺人顯然是有害的,但小小的自我欺騙卻常是有益的。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偏概全:

  • 大家都~
  • 所有~  
  • 每~
  • ...

 

杞人憂天:

  • 如果~怎麼辦
  • 他是不是討厭我
  • 是不是我哪裡不好
  • ...

 

怨天尤人:

  • 都是因為~所以我才~
  • 要是沒有~我就不會~
  • 都怪~
  • ...

 

要求過高:

  • 一定要~
  • 不得不~
  • 不~不行
  • ...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記者謝文華、侯千絹、黃美珠/綜合報導

 

長期失業在家、不上學也未進修,終日無所事事,全依賴家庭維生的人,國外稱為「尼特族」(NEET),心理醫師提醒,這種狀況一久,會在當事人心理產生受挫感,若狀態超過半年,就必須認真看待,了解究竟是人際關係障礙、人格異常,或有潛在精神疾病,適時就醫,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張老師基金會副執行長黃正旭說,對於接連傳出的逆倫悲劇,我們看到的都是「結果」,其實問題根源都是「長久累積」。現代父母普遍忙碌,處理孩子問題時,常會太急於謀求快速解決,言行稍一不慎,或將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容易傷到對方而未察覺,但孩子卻會記住這道傷痕。

黃正旭建議,父母面對孩子做任何行為前,應停一下、緩和情緒、勿口出惡言;並看一看孩子近來表現、反應,再聽聽孩子講話的內容,而且要「聽懂」。台大社工系教授鄭麗珍建議,父母不要以為「孩子都能了解父母的心」,當察覺孩子不對勁,就應設法了解、溝通。

至於這類事件,經媒體大幅報導,有無可能引發群起效尤﹖新竹能清安欣診所院長陳能清持保留看法,他說,如果媒體報導某人殺人、砍人,對象還是自己的尊長,這類行為往往會被社會撻伐,任何人都不會想冒這種大不韙的。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效率(efficiency)

減少雜訊提高五感知覺力、不將易混淆的部份擺在一起

間隔越多記憶效率越好(易記得前項後項)

間隔越少理解力越好(注意集中融會貫通)

心到:目的、興趣、注意力、聯想

 

記憶力(in put)

人的短期記憶力,一次約儲存7的正負2個單位(5~9)

眼到:圖像能產生大量連結、閱讀思考與標題段落利於了解大意。暫忘的資訊能隨時搜尋

耳到:以聽覺補佐視覺。視覺的接收比聽覺快,訓練聽覺時,最好抽離視覺。

手到:再好的記憶,不比一本爛筆記。寫下來利於記憶儲存與分析

 

一般人能夠記住

  • 10%讀過的資訊
  • 30%看過的資訊
  • 50%看過並聽過的資訊
  • 70%說過的資訊
  • 90%說過並做過相關活動的資訊

 

即戰力(out put)

藉由練習,確認吸收成效。包括字音字型與順序

口到:表達上,聲音的便利性大於圖像。表達幫助歸納與整理。

         語言學習上,跟讀與背誦代表流暢度。

 

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生看男生跟男生看女生,差很多

在夢中的我,可能看到某些女生的型,很喜歡想多跟他接近

但醒過來之後,回想夢中的自己,對他而言其實根本就不起眼。

不起眼並不是不顯眼,我是超顯眼。

------------------------------------------------------------------------------------

男生可以光看女生的型,聽他的談吐,多加幾次曝光率,就想把目光停留在她身上

但女生不是。

男女之間就算有交集,男方有不討厭的外型與談吐外,還必須有令她吸引的地方

被她吸引的男生這麼多,對女生而言,愛情根本不是憧憬,只是選擇。

像失業率這麼高,求職的對象這麼多,不是你差,只是有比你更好的。

然後,千挑萬選之後,結果卻失望透頂

不僅對自己的抉擇能力失望,也會以一偏全的對男生們失望

於是...男生像是不厭其煩的求愛者,女生的立場便是戒心甚高的守備者

女生只要願意,追求者本身就應接不暇,找個對像並不會很難。

 

換個角度想,一個女生若是外表與談吐無法滿足膚淺的男生們

腐女心中的孤單、進也不是的心境...形成

內向或人際關係笨拙的男仕們,和沒有主動必要的女生,就此世界分成兩半

另一半是,活潑外向的自信男與稍有姿色煩不勝煩的年輕妹妹...

喔對了,還有物質取向的有錢人

------------------------------------------------------------------------------------ 

女生喜歡看言情小說

她們也是會期待戀愛的那種悸動與氣氛

她們不需要男生有帥氣的外表,不過花言巧語可能是需要的

重要的是那份說不出的感覺,讓她覺得你與眾不同的感覺

流星花園或小說裡出現的那種闊少,誇張的情節是不需要啦,至少決定你之後

能得到你不錯,眾人也認同的眼光,帶出去有些面子吧(不要宅男)

重點是型吧?有的人喜歡書生型、有的人喜歡高壯型、有的人喜歡有幽默感的

那就看個人口味了,口味不對,或許做什麼都是白做的...

 

慢慢的,錢變的越來越重要。

有錢讓人有安全感,有錢物質生活不愁匱乏,有錢不必曲躬哈腰...

女生對3C家電是很有恐懼的,若家事上也能獨當一面,我想女生是會另眼相看的

再來就是形象吧,客客氣氣,令人討喜的表現,愉快的感覺...

其實說也說不完嘛

 

總之,求愛就跟求職一樣

先讓面試官接受你:學歷、經歷、自傳、證照、作品、筆跡、外表、談吐

再來,請你了解交往如何滿足對方的需求,就像要在公司如何滿足上司的要求

在加上點心靈上的交流,公司長期聘用你不是什麼難的問題

重點就是...有一天你會想換工作(換對象)

30歲之後,如果工作沒有前瞻性,盡管工作的內容再有趣,或許也沒辦法勉強下去吧

 

記住,求職者是符合公司的要求

不是要求公司為你改變什麼,與其這樣不如換個公司

期望有一天,求職者也能變成開公司的那一位,雙方相處的也很愉快

就能成為互相扶持下去的夥伴了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家們表示,男人一瞬之間就可以決定是否受某特定女子吸引。但若因此批評他們太膚淺並不公平,因為這是他們基因演化的結果。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網站報導,專家宣稱,男人之所以能根據外貌,在一瞬之間就判定對方是否為合適伴侶,是因為他們的「古老基因」偏好漂亮女人。


根據這項新研究,有美麗臉孔的女人能投男人生存本能所好,被男人認為生育力強,能延續家族生命。相對的,女人之所以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決定她們對某特定男人的感受,是因為她們要判斷這個男人會不會是一個穩固的伴侶,能不能努力照顧她們。而這也是她們的生存本能之一。


「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y of Amsterdam)的伍格特(Mark van Vugt)教授與范胡芙(Johannavan Hooff)博士,以及「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Kent)博士後研究生克勞福(Helen Crawford)共同進行這項研究,並將於「牛津學報」(Oxford Journal)的「社會認知與情感神經科學」(Social Cognitive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上發表研究結果。


他們對男、女各20人進行研究,要求受測者從事特定工作,同時記錄他們的大腦活動。
而受測者從事這些工作的同時,還觀賞一系列異性臉部照片,美醜兼具。
男性受測者看到美女照片時很容易分心,女性則專注如故。


伍格特說,「男人的眼睛確實最賊,但這是因為他們已演化成會特別注意生育力的線索,而其中之一就是臉孔的美麗程度,並非他們膚淺。」


他說,「我們確實發現他們能在瞬間就對女人作成判斷,遠快於早先認定。他們能在千分之幾秒內就決定某女子是否好的求偶對象。這是一個非常久遠的事實,能幫助他們找到最好的交配對象以生下子女。」


伍格特表示,「女人不易被有吸引力的男人面孔分心,是因為她們需要更多証據顯示對方是一個好伴侶。女人靠男人的行為作決定,比如他們是否值得信賴、是否可靠等。她們作決定的速度比男人慢很多。」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最新研究,心情不好別擔心,其實對你有好處。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報導,澳洲心理專家多年來研究情緒,結果發現脾氣暴躁讓人們思路更清晰。

他的實驗顯示,相對於那些討人厭的樂天派,壞脾氣的人較擅長決策,也較不容易受騙上當。

佛格斯(Joe Forgas)教授告訴澳洲「科學雜誌」(Science Magazine),愉悅可助長創意,陰鬱則造成專注與謹慎思考。

這名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South Wales)研究人員指出,脾氣暴躁者比快樂的人更能應付艱難狀況,因為大腦「促進訊息處理策略」的方式不同。

他要求受試者觀看不同的電影,接著回想人生中正面或負面的事件,設計目的在於讓他們進入好心情或壞心情。

然後他請受試者參與一連串任務,包括判斷都市傳說的真假,並提供事件的親眼描述。

處於壞心情的人表現優於那些開心的,他們錯誤較少,溝通也較佳。

佛格斯表示:「正向心情似乎可促進創意、合作及仰賴心理捷徑,負面心情則可刺激專注、小心思考,並更加注意外界。」

研究也發現,悲傷的人較擅長透過書寫的論述表明自己的情況,佛格斯指出,這顯示「輕微的負面情緒,或許實際上會促進更具體、更適應、最終更成功的溝通風格。」

他過去的研究顯示,天氣對我們也會有類似效果。潮濕陰鬱的日子讓記憶力更敏銳,大太陽的天氣則令人健忘。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物都有【生】的本能,是因為所謂的【本我】

 

但是,只有人類,附有【死】的本能

是因為所謂的【超我】,社會我、應該我、理想我等等...

因為社會化,產生的自我要求

-----------------------------------------------------------

身體的疲倦是靠,休息恢復的

心靈的疲倦卻因,過度的休息而產生

 

身體的能量,是因過多的活動而消耗的

心靈的能量,卻是藉著社會的互動,進行補充的

 

孱弱的身體,會喚醒【生】的本能,想要進食想要休息

疲倦的心靈,卻召喚【死】的本能,否定自我價值,想停止自我生存機能

 

【死】的本能,隱藏在【生】的背後

有生才有死的存在,這是只有人類才有另一種本能

其實並非想死,而是【厭生】

-----------------------------------------------------------

是人都會想安逸

過度的安逸,卻讓會人感受不到自我

沒有悲愴,感受不到喜悅

沒有痛苦,就沒有快樂

沒有失去,就不會擁有

 

當一切生活無虞,沒有悲傷、難過、目標...

於是忘記了,好不容易存活的喜悅、快樂...

漸漸沒有了慾望

為了填補缺少的負面情緒

空虛寂寞趁虛而入,伴隨的不安、焦慮... ...把你拉向另一個盡頭

-----------------------------------------------------------

沒有絕對的快樂、沒有絕對的悲傷

唯有在快樂與悲傷之間,生與死之間

才是真正的活著。

 

認真的生活吧,體悟人生的苦澀,才會有甜美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性格(亦稱人格 、個性。)

一個人在不同情境下,獨特且一致的行為模式。

具有長久、獨特、一致性。 

  一般   極端
  防衛型人格:建造自己的城堡。   妄想型人格
   A群 孤獨型人格:只與自己共枕。   類分類人格(無情感)
  古怪型人格:火星上的人類。   分裂型人格
       
  冷酷型人格:無法停止冒險。   反社會人格
   B群 易變型人格:我恨妳,但不要離開我。   邊緣型人格(創傷)
戲劇型人格:人生如戲。   做作型人格
  自信型人格:沒有什麼可以難倒我。   自戀型人格
       
  敏感型人格:我害羞,我只要好友。   逃避型人格
   C群 投入型人格:為了忠誠,我可以犧牲。   依賴型人格
  完美型人格:嚴以律己,循規蹈矩。   強迫型人格
       
   D群 負向人格:習慣擺爛,怨天尤人。    
憂鬱人格:自卑,缺乏自信,習得無助。    

 

A群:自主,自我導向,人際關係較為薄弱。

B群:外向,本我導向,多為滿足本我,情感表達強烈。

C群:內向,超我導向,自我薄弱易受影響,自身情感壓抑因而專注。

D群:消極悲觀。

 

不好的性格:自我犧牲、極端的親切、形式被動、不自我肯定、對權威者服從、不會表達憤怒等負面情緒

--------------------------------------------------------------------------------------------------------------------------

人格結構─ 佛洛伊德 (精神分析學派 創始)

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

自我(大部份有意識)→代表理性和思維能力,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

超我(部份有意識)→代表道德與規範,控制自我的衝動,但也會伴隨著緊張心理。

 

註※ 所謂的性格,並非絕對。

是會隨著成長逐漸定型,人大多是由多種性格面向組成的。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學

教材的規劃通常有:學習、記憶、意識、性格、壓力、人際關係、心理治療等...

領域能很深也能很廣,研究思想的形成:生理心理、社會心理、發展心理、變態心理、超現實心理...

但是對於一般人印象裡,理當是心理教材方面的情緒,卻相對的稀少

 

心理學是很實用的學問,不一定每個人都必須通曉,

因為它只是讓你了解現象背後發生的原因,不代表能消弭這些現象

相對的,是讓你更了解自己,接受它,而非排斥它

但是當心理發生問題時,對生活的影響,不會亞於生理疾病。

 

情緒的常見的表達有:憤怒、恐懼、焦慮、暴躁、憂鬱、痛苦...

(基本的喜怒哀樂,當然包含在內;還有因生理因素無法解釋的精神分裂)

 

基本上,情緒表達所要求的,不單單是你看到的,而是因為有更深一層的渴望

(所謂的意識是表面的,操控心理情緒的往往是潛意識)

在此,特別為情緒開一個專欄

我想跟大家一同學習成長

-----------------------------------------------------------------------------------------------

不知從何時開始,或許從想了解自己與他人的那一刻開始吧

也或許是,自覺人際關係是我苦手的那天起

就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沒受過很專業心理學教育,頂多

因待過社工系修過一學期的心理學概論;

大學通識課時選修心理學,很認真的專心上課;

國中時被當壞孩子,與實習的輔導老師獨處一學期的午休;

近身的體驗,認知學派無法用解釋的精神分裂患者;

受自身的情緒對曾對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閒暇時,會主動接觸相關書籍... ...

 

我對心理學的接觸,就只是如此

但我相信,即便沒受過正規的專業教育,

持續不斷的主動學習,對於知識的涵養,更有無限的包容力。

 

生涯規劃中,心理諮商師曾是我理想的選項之ㄧ呢

雖然沒有如願,現仍想諮商了解的對象,就是我自己

或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導師吧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友達以上,戀人未滿

戀人以上,是什麼?

 

第二個人跟我說,或許我們一直當朋友比較好吧

理由是,友情看似一輩子的,愛情卻是短暫的激情

或許把所有的熱情瞬間燃燒殆盡,結果只是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 ...

從朋友做起,一定是這樣的

一時的激情,不過是互相吸引出發點而已

要走的長遠,相處(相性)才是最重要的。

 

友情發展的三要素

接近性

熟悉度

外表吸引力

 

愛情的三角理論

激情  關係中強烈的情緒感覺(不管是正面或負面)

親密  意旨在關係中覺得溫暖、親近、有彼此分享的感覺

承諾  包括下定決心維持這個關係,而不計任何困難與代價

激情在關係的初期就會攀爬到最高點,然後快速的下降

(被另一半吸引或觸電的感覺會隨著時間而減弱)

相反的親密和承諾則是隨著交往的時間與日俱增,只是速率稍有不同

 

不管是友情、愛情或親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就稱為親密關係

指的一段重要、相互依賴且較長遠的關係。

----------------------------------------------------------------------------------

『我們的感覺很深,國小同學 真的真的很親的感覺 而且你更是。』

『我只是想要 我們就一直這樣連絡。』

...講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們兩個都快哭出來了,好好笑。 

 

『除了對異性的喜歡,我應該更喜歡你才對。』

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好像很膚淺,因為過於渴望愛情,

卻忘了人與人之間值得珍惜的部份。 

 

因為你,才讓我發覺,原來不想不聯絡,包含著深深的情感

那份情感,超越了愛情與友情。直到現在,我心裡都暖暖的

只有妳

ky0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